孙中山(1866.11.12—1925.3.12),名文,字载之,号日新,又号逸仙,幼名帝象,化名中山樵,常以中山为名(潘灿 制图,图源:团结报团结网)
1924年5月,受直系军阀所操控的北京政府录用杨森督理四川军务。杨森督川后,打出“建造新四川”的招牌,大兴新政,建筑马路。新政之下,春熙路诞生了。
1925年5月,时任市政督办的罗泽洲以春熙北路北侧的街心花园为址,建起了一座“春熙路建路留念碑”,碑四周镌刻筑路通过。
时过两年,北伐运动开端,四川当地军政领袖宣告易帜,脱离北洋政府,支撑国民政府。为留念孙中山先生的前史勋绩,决议以春熙路建路留念碑为基座,于其上铸造孙中山先生的铜像,以供市民仰视。
铸造铜像所需铜料约500公斤以上,时任川军第28军军长邓锡侯和第24军军长刘文辉一起捐赠置办了铸像所需铜料,交由成都造币厂担任铸造,铜像由雕塑家江小鹣担任规划。
因时刻匆促,1928年1月,铜像仓促铸就安顿。在两位军长的掌管下,于1月30日举办盛大的开幕仪式。
其时,孙中山先生铜像全身立像,着中山装,双手紧握下垂,肘挂“文明棍”。碑的四方刻有“大路之行,天下为公“八个大字。铜像铸造工艺粗糙、涵义不深。但四川铸有孙中山先生铜像者,以此尊为其首。
抗战时期,余中英任成都市市长。余中英对书画雕琢颇有研讨,以为孙中山先生铜像,规划平凡,铸塑工艺粗糙,这样的塑像难以体现革新前驱的巨大形象,所以他开端着手预备重铸铜像。
1944年,全国雕塑界声望甚高的大师级人物刘开渠先生来蓉,余中英当即诚请其从头规划改铸孙中山铜像。刘开渠先生欣然接受。耗时半年有余,终在次年1月制就塑像的石膏模型。这时余中英已另调他职。新接任的陈离市长持续支撑塑像的熔铸作业。
虽是有了两任市长的鼎力支撑和刘开渠先生的倾慕规划,但铸塑之事在其时那个内战频频、生灵涂炭的时代并不是特别简单。成都市市长一职几经易人,致使铸塑孙中山铜像一事放置下来,直到1947年,时任市长陈炳光才将此事又说到议事日程上来。
直至1948年头,刚才铸塑成功。是年3月,在安顿新铸铜像之前,政府即派人在春熙路留念碑的周围栽种了柳树、青松、柏树;碑左右的水池由自来水公司蓄满清水,安顿喷水器以备喷水之用;告诉启明电灯公司在周围空间设备电灯数十盏,以供照明。
1915年宋庆龄与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结婚后合影(蓬州闲士摄于上海市徐汇区方志馆,图源:四川方志图库)
来日(12日)是孙中山先生去世23周年留念日。又是植树节。重建的孙中山先生铜像定于上午10时开幕,邓锡侯任大会主席。
周边各商号住户,家家悬旗、户户挂彩,把个盛典之“盛”烘托得当之无愧,气氛浓郁。参与仪式的机关、法团学生和市民约3000人之众齐聚于此,向一代巨人默哀悼念,寄予哀思。
这尊新铸孙中山先生铜像为座像,座椅塑梅花为饰,脚踏上塑梅花三朵,标志。
中华公民共和国建立后,公民铭记巨大的革新先行者的一生功劳,对铜像倍加保护,在铜像周边开设了花圃,在青松翠柏中,春花、秋菊相映成趣。
2001年,成都市公民政府斥巨资改建春熙路商业步行街,并将中山先生塑像周围扩建为中山广场。
现在坐落在中山广场的孙中山先生铜像基座已进行了修葺,修旧如旧。刘开渠大师刻画的孙中山先生铜像虽历经风雨,仍绘声绘色,置于新建的广场之中,更觉正经庄严。中外游人到此,无不停步留影,拜谒这位民主革新的巨大前驱。